五数下册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数下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五数下册教案1设计说明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统计中,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才会思索,有了问题才会引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这节课通过具体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为什么两个阿姨都领着孩子,第一位阿姨只买一张票,而第二位阿姨却要买两张票呢?”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产生进一步探究平均数的意义的欲望。
2.在分析讨论中促进学生对平均数意义和计算方法的再认识。
在以往的学习中,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学生已经接触过,但对于具体生活情境中问题的解答,学生比较陌生,所以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交流、分析,使学生了解到在不同的情境中,求平均数的方法也不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作业纸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两位阿姨排队买票的情境图(一位阿姨抱着一个大约四五岁的孩子,另一位阿姨领着一个大约七八岁的孩子)。
师:从画面上你获取了哪些信息?你认为买票时应该怎样做?(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件依次演示第一位阿姨只买了一张票,而第二位阿姨却买了两张票。
师:从画面上你知道了什么?有哪些疑问呢?为什么两个阿姨都带着孩子,第一位阿姨只买了一张票,而第二位阿姨却要买两张票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初步感知学龄前儿童免票的规定)
2.引出新知。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平均数的再认识。(板书:平均数的再认识)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从学生熟知的乘车买票情境入手,使学生初步感知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后面学习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探究新知
(一)进一步探究平均数的意义。
课件出示:根据有关规定,我国对学龄前儿童实行免票乘车,即一名成年人可以携带一名身高不足1.2m的儿童免费乘车。
1.组织学生讨论:1.2m这个数据可能是如何得到的?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全班汇报)
(1)调查了一些6岁儿童的身高。
(2)1.2m可能是这些身高的平均数。
2.据统计,目前北京市6岁男童身高的平均值为119.3cm,女童身高的平均值为118.7cm。引导学生根据上面信息解释免票线确定的合理性。
(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
(二)引导学生从生活情境中理解平均数。
课件出示:下表是“新苗杯”少儿歌手大奖赛的成绩统计表。
1.指导学生把统计表填写完整,并排出名次。
学生进行计算,独立填表,排出名次。
2.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在实际比赛中计算平均分的规则。
(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初步感知实际比赛中的评分规则和平常的求平均数方法的不同)
3.引导学生讨论:在实际比赛中,通常都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再计算平均数的记分方法。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交流并汇报:平均数容易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
4.小结:在很多比赛中,为了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往往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求平均分的记分方法。
5.引导学生按照上面的方法重新计算3位选手的最终成绩,然后排出名次。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全班汇报)
引导学生理解:其中一个数有变化,所求的平均数也会发生变化。
五数下册教案2【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还记得吗?谁愿意说说?
生:2的倍数的特征是:它的末尾数字是O、2、4、6、8;5的倍数的特征是:它的末尾数字是0、5。
(师板书)
2的倍数
5的倍数
末尾数字
末尾数字
0、2、4、6、8
0、5
师:很好!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看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板书:3的倍数)大家应该还记得,我们在研究2和5的特征时,是通过观察末尾数来发现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那么研究3的倍数时,能不能也通过观察一个数的末尾数字得到它的特征呢?下面请大家把《百数表》拿出来,快速地在3的倍数上画图,看看3的倍数的末尾数字有什么特征?
【教学评析】通过复习2、5的倍数的特征,引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同学首先猜测和考虑的肯定是末尾数字,教师很好地满足了同学的心理需求,放手让同学先走走这条思路。
二、同学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
1.同学研究《百数表》,探究3的倍数的末尾数字。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很快就有了自身的判断。下面,我想请几个同学来说一说:3的倍数的末尾数字有什么特征?
生1:末尾数字是0到9的数都有可能是3的倍数。
生2:我认为3的倍数的末尾数字没有什么规律,因为0到9都有。
师:那我们能不能根据一个数的末尾数字来判断这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呢?
生:既然3的倍数的末尾数字从0到9都有可能,那肯定不能根据末尾数字来判断。老师,我认为它与各位上数的和有关。
师:哦?你不但看出3的倍数的特征与它的末尾数字无关,还为我们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提供了一条很好的思路。你真聪明,谢谢你!
【教学评析】《百数表》在3的倍数的教学中有多种用法,在这里教师仅用于消除思维定势,否定旧迁移,以此来激发同学的探究欲望。
2.同学做拨珠实验。
(1)同学用4颗算珠拨3的倍数。
师:同学们刚才观察得很仔细,很快就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与这个数的末尾数字没有关系,那么3的倍数的特征到底与什么有关系呢?我们这节课就想方法把它研究出来。首先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实验——拨珠实验。请看活动要求:(多媒体显示)①用4颗算珠拨3的倍数;②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拨珠,另一人判断它是不是3的倍数(可借助计算器) ……此处隐藏5763个字……,上英语课要用到字母。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了字母?并说说它表示的意义。
师:在生活中要用到字母,在数学中也不例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1、师: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前面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完成书第73页的表格。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实际上,用字母表示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广泛的作用。
2、(多媒体课件出示青蛙图)
师:1只青蛙是几条腿呢?
生:4条腿。
师:想想2只、3只、4只、5只青蛙分别有多少条腿?
生:2只青蛙有24条腿,3只青蛙有34条腿
(多媒体出示一大群青蛙)
师:这些青蛙有多少条腿呢?
生:这么多青蛙,多得数都数不清。
师:这些青蛙的数量是确定的吗?
生:不能确定,用字母x来表示,这些青蛙有x4条腿。
师:这里的x可以表示哪些数呢?
生:可以表示1,也可以表示2,也可以表示100,也可以表示1 000。
师:这就是用字母表示数的好处,它表示了青蛙只数与青蛙腿的关系,不管是多少只青蛙,只要把它的只数代到这个式子里,就可以求出这些青蛙有多少条腿了。在这样的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也有一些特殊的写法,我们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
3、探究字母和数相乘、字母和字母相乘的简便记法。学生看书73页后交流。
五数下册教案11一、复习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
1.书本114页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时说说用什么方法?这三题分别属于什么情况?
2.出示:6和12 7和8 8和12 9和15
学生同桌快速说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课件出示:
(1)用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拼成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最短是多少厘米?
(2)一包巧克力,如果平均分成给8个小朋友,正好分完;如果平均分给10个小朋友, 也正好分完。这包巧克力至少有多少块?
(3)公交车起点站每隔10分钟发一次3路车,每隔15分钟发一次4路车,两辆车同时发车后,再隔开多少时间又同时发车?
(4)一般学生,人数在30到50之间,在体操表演时,总能刚好分成6人一行,12人一行,24人一行。这班学生有多少人?
课件依次出示,学生读题理解后,独立完成,四人板演。
讲评板演时指名说说这四题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4.书本114页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如何求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5.课件继续出示:
(1)把25厘米和30厘米的两根彩带剪成长度一样的短彩带且没有剩余,每根段彩带最长是多少厘米?
(2)把一张长1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剪成同样大小且面积尽可能大的正方形,纸没有剩余,可以剪多少个?剪出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3)用96朵红花和72朵白花做花篮,如果每个花篮里的红花朵数都相等,白花朵数也都相等。每个花束最小有几朵花?
学生读题后自主完成,三人板演。讲评时注意与最小公倍数题的对比。
二、复习确定位置
1.指名说说用什么来表示位置?
2.数对是怎样表示的?
3.板书(3,4)(5,6)(x,5)(5,y)说说每个数对所表示的位置。
4.书本119页第28题
(1)学生读题理解后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你觉得解决这类问题要注意什么?
四、布置作业
五数下册教案12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20页“练习与运用”5-12题,“探索与实践”的13-15题及“评价与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让学生通过实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步骤。教学重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黑板。
分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
一、生狮立尝试做“练习与运用”5-9题,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探索与实践。 1生集体做13题。出示第14题题目。指导学生理解题目:“连续的3个自然数”是什么意思?举个例子说说。
学生独立思考这3个问题,在本子上适当记录。
小组内交流,把困惑、疑点、不同意见的地方记录下来。(1)a+b+c的和等于3b。(2)3X=99 X=33(3)5n=55 n=11
很多学生在做这道题时会感到比较困难,要让有能力的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多举例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补充:依此类推,9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99,你能用方程算出中间的一个数是多少吗?
解:设中间一个数n。
14
9n=99 n=99÷9 n=11第15题
学生读懂题目意思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同座位同学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三、评价与反思
组织学生先进行自我评价,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四、课堂作业
练习与应用的第10~12题。
板书设计:整理与复习
五数下册教案13教学目标和要求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运用百分数表示事物。
2.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问题
教学重点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问题
教学难点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组织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分数、百分数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备注栏
一、复习旧知
让学生说说百分数的含义
二、指导练习
1.教科书第73页第3题
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最后全班讲评
2.教科书第75页第8题
先让学生理解题意,明白“成活率”指的是成活的棵数与所有植树总棵树的百分几。
独立完成后,全班讲评
3.教科书第75页第10题
先让学生明白“优秀率”的含义,鼓励学生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4.教科书第75页第11题
先看表,弄清题意,然后独立完成。
学生汇报全班讲评
5.教学“实践活动”
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交流,体会百分数、分数之间的联系。
然后鼓励学生分别总结生活中使用百分数和分数的例子,结合具体事例谈谈自己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