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口技》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口技》说课稿1一、说教材
《口技》选自义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本文内容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虽然是一篇文言文,但是接近于白话文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一位口技人高超的技艺,让人深切感受到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了十多篇文言文,有了一定的学文言文的基础,学生学起来应该不太吃力。本班学生求知欲强,所以课堂的气氛比较好调动,如果抛给他们问题,会激起他们的好奇心。
三、说教学目标
据以上分析和《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在理清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积累文言文字词。
2.学习探究本文的表现手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领会口技艺人高超的表演技艺。
四、说重点难点
通过教学目标的设定,由此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放在字词的落实积累上,难点放在本文表现手法的研究上。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多媒体播放相声《洛桑学艺》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一个实际接触口技艺术的机会,激发他们对我国民间艺术的兴趣引出本文。
(二)朗读课文。
播放范读,学生听读。在听范读的过程中给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有目的的去听。
设计意图: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在预习中模糊不清的字音,划分出语气,通过范读中的缓急语气,来揣测文意。学生齐读课文,既能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能加深多课文的印象。
(三)检测预习
本环节,我设置了两个检测内容,重点字义和句意。通过此环节可以检测学生课下预习情况。
(四)质疑环节
设计意图:学生在课下预习中可能会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个环节可以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同时也督促教师认真充分的备课,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五)奇文共欣赏
我设置了三个问题:
1、口技表演者表演了一个什么故事?包括哪些情节?
2、你认为口技人的水平怎么样?用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你会选择哪个字?
3、你从文中哪些词句、哪些内容感受到了口技人的水平?
设计意图:这三个问题的设置是从整体感知课文入手。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口技表演的主要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口技表演的三个场景,目的是为了后面的进一步分析课文。全文的描述都在体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之善,因此第二个问题很简单,但是要具体的分析“善”的体现,那就需要学生去认真阅读,进行勾画。从而进入第三个问题的思考,第三题的设置,是通过具体的字词句来赏析课文,以此来感受口技人的高超技艺。解决教学目标2、3,突破难点。
《口技》说课稿2一、说教材
1、 课文内容
本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一位口技人高超的技艺,令人深切感受到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2、 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立
知识目标:掌握积累本文一些重点虚实词的用法。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表时间的词,数词的异用等。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并能在作文中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深切感受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艺术的热情。
重点放在字词的落实积累上,难点放在本文表现手法的研究上。
3、学情分析
同学们已经学过了许多文言文了,有了一定学文言文的基础,学起来应该不太吃力。另处,本文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学生应该很感兴趣。
二、说教法
本课拟采用下列教学方法:
1、 朗读法:“书读百篇,其义自现。”这是学文言文的好方法。
2、 发现法:本课难点的突破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得出结论。
3、 讨论法:和发现法配合使用,引导学生发挥集体智慧,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三、说学法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让学生发现问题,教给学生学法。这正是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达到不教”的目标。
1、 朗读法:反复朗读,明了意思,领悟写法。
2、 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四、说教学程序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交待学习要求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篇课文《口技》,这里说“研究”而不说“学习”,是希望本节课同学们要以研究的态度,发现的精神来学习这节课。
(这样导入,直奔主题。针对教师讲,学生记的情况,强调学习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二)、听读课文,请你发现
1、文中有一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内容,请发现,找出来。
2、文中有一个字可以拎起全篇,请发现,找出来。
(这样切入应该说是比较省力的,扣一句话,一个字就可以把握全篇。)
(三)、研究课文
1、文章是如何表现口技表演之“善”的?找出相关的语句,研究一下。
2、请你说话:
用“口技人表演之善,从 这几句可以看出,它写出了 。说说你的研究成果。
3、 请你归结
文章表现口技人表演之善,主要表现在
①对 的描摹 ②用 和 的烘托
4、请你思悟
研究了本文表现口技表演人表演之善的方法,对我们今后的写作有什么启迪?请说说看。 (这一步的研究,严格遵循了发现事物,研究事物的一般规律,确立目标——分析材料——交流看法——得出结论——应用规律)
(四)、请你发现、落实字词
1、概括老师的示例,分组发现
第一组:发现文中用法特别的字词
第二组:发现文中古今异义的字词
第三组:发现文中表示时间的字词
第四组:发现文中一词多义的字词
2、交流
3、请你做做,课堂训练
(这一步注重让学生个别发现,然后集体交流,以点江成面,既可以注重学生个人的发现,又可形成完整的知识休系。)
(五)、课堂小结
(六)、板书设计
(七)、时间分配
导入 2分钟
听课文,整体感知 5分钟
研究课文 15分钟
……此处隐藏12215个字……合作探究:多媒体问题:1.一个优秀的口技表演者,身上要具备哪此些本领?(这个问题的设置,是想引领学生,对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这个写作法的教学)
(引导学生说出:会摹仿各种声音,惟妙惟肖。平时要对声音仔细观察,揣摩,摹仿。
2.文中的口技表演者,先生摩仿了哪些声音,按顺序说出来。
狗叫,妇人声,小儿声,男人声,吃奶声,哭声,鼠夜出声、起火声,火烧声,救火声等等。
3.口技表演者用了什么道具?哪些地方能反映出口技人技巧高超?找出来
(鼓励学生读原文:有的学生能找到正面描写,也有同学能找到观众反映句子,老师等学和找完后,归纳出:此文一个重要写作方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相合。
(四)再现情景,表演中背诵。(要求背下2、3、4精彩片断)
方法:找一个学生,到讲台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找几个同学,到讲桌前蹲下,当同学读到有声音的时候,让他们模拟声音。然后大家评价。
注意:模拟声音的同学要及时,下面的同学是观众,要做好听众的表情动作表演。
如时间够用的话,大家集体朗读一遍。
(五)作业:思考一下,(我们岫岩的玉雕艺术,驴皮影艺术,高跷艺术,剪纸艺术等)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人和口技艺人一样值得我们钦佩?有哪些表演艺术家的表演如何高超,厨师的厨技,手工制作者,市场卖肉手脚是怎样的麻利?生日蛋糕
又是怎样精心制作等,我们学习林嗣环,把这些民间艺术记下来,写一小段类似《口技》的文章。
《口技》说课稿9说课标、说教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标标准》对第四学段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口技》出自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它节选自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林嗣林。本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一位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令人深切感受到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教材将 其安排在文化艺术单元,也就是要开阔学生的视野,接触各种各样的文化形式,丰富文化素养,以致于使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对文化艺术有一定的认识。
《口技》作为一篇经久不衰的经典古文,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同时也是整个初中阶段的重点篇目。它内容浅易,故事性强,记事有条理,行文有波澜,场面描写十分生动、形象、细腻。正面描写构思精巧,侧面烘托效果显著。鉴于以上认识,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并翻译课文。
2、理清文章的结构、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3、理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的技艺生动逼真的描写。
4、感受和领会中国民间艺术的精妙神奇。
说学生
七年级学生进初中不到两个学期,只学过几篇文言文,文言文的知识积累较少。就我所教授的班级而言,语文素养整体性较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听说读写能力与其年龄和学习阶段极不相称,急待进一步提高,大多数学生语文学习上困难较多,值得庆幸的是他们目前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较可以,只要是老师交待或布置的任务,绝大多数都能积极去完成。
因此,我认为本文的学习主要还依赖于课堂教学,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让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我特别强调学生的课前预习,以朗读为基础,以文中的实词为突破口,再要求学生自行质疑,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说教法及学法
本文虽浅易,但毕竟是一篇文言文。因此学生的学习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首先采用朗读法,以读带学,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疏通文意,圈画出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交班级讨论,然后通过课堂质疑,生生、师生质疑,教师引导点拨活课堂练习等方法来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的学法也是随教师教法的变化而改变,以朗读来熟悉课文形成语感,以结合注释、工具书和圈画学习语言和语句的含义;以小组合作、讨论来疏通文意、翻译全文,以质疑来探究课文的精妙之处。总之采用这些教法和学法主要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写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简介口技
设计意图:主要使学生明白口技是一门民间技艺,是客观存在的,不是故弄玄虚的东西,为学生体会后文精彩的描写做铺垫。
2、简介作者和作品
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资料来培养他们勤动手的好习惯。
3、朗读课文
(1)试读课文,两人一组,一人读一人指正。
(2)自由朗读,学生放声读,力求朗读顺畅。
(3)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熟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读准字音和停顿,形成语感,在朗读中初步理解文章大意。
4、翻译课文
(1)四人为一组,借助注释,合作完成,对有争议的地方进行圈划。
(2)学生质疑,师生释疑,强调重点文言实词。
(3)请一位学生翻译全文。
(4)教师点评,指出长处,矫正缺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理解能力、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圈划习惯,及发现问题、敢于提问的习惯。)
5、课堂练习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课文写作顺序和积累重要词汇)
6、作业——复述课文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熟读、复述使学生更加熟悉课文,为下一课进一步探讨打下基础,同时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1、导入
(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
(2)教师范读
(3)教师结合研讨与练习一引导学生诵读并体会课文对声响的描写。
(设计意图:使学生熟悉课文的主体部分,通过揣摩文中的声响描写,了解这场口技表演的艺术构思,感受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
3、分析理解正面描写
(1)引入问题
(2)组织学生思考、讨论。
(3)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4)教师明确和总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明确文章是如何正面表现口技艺人高超的技艺和描写的生动、形象、细腻的特色和精巧的情节构思。)
4、分析理解侧面描写
(1)讨论文章开头交代、结尾又强调道具简单的作用。
(2)讨论写宾客反应的作用。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侧面描写的手法、明确侧面烘托对表达对象的艺术效果)
5、教学总结及板书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个清晰完整的印象,真正了解饿掌握本文)
6、作业
(1)背诵全文。
(2)将文中的词汇分类积累。